在刚刚结束的CBA常规赛中,青岛国信水产男篮以微弱分差惜败于辽宁本钢,尽管球队拼尽全力,但内线核心、年仅19岁的杨瀚森在赛后面对媒体时,却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不足。“我意昂体育还需要增强力量,”他语气坚定地说道,“去更强硬地进行内线单打,为球队造杀伤。”
这句简短的自省,不仅是一位年轻球员对自身技术的清醒认知,更预示着他职业生涯乃至中国男篮内线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,力量,强硬,内线杀伤——这三个词构成了杨瀚森必须跨越的门槛,也是他从潜力新星迈向顶级中锋的必经之路。
作为中国篮坛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内线新星,杨瀚森自登陆CBA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目光,身高2米18,臂展出色,脚步灵活,手感柔和,还拥有一手不俗的策应能力,他的天赋模板让人无限遐想,赛季至今,他交出了场均15.2分、11.3个篮板、3.8次助攻和2.4次盖帽的全面数据,无疑是年度最佳新人的最有力竞争者。
在与联盟顶级强队和成熟内线的直接对话中,杨瀚森的弱点也被暴露无遗,本场对阵拥有韩德君、莫兰德的辽宁队,他虽然在防守端送出了4次盖帽,但在进攻端却显得举步维艰,面对韩德君厚实的身板和莫兰德出色的运动能力,他的篮下强攻多次被干扰,甚至直接被封盖,全场比赛,他仅有11投4中,依靠罚球才勉强将得分上双,比赛中一个镜头尤为典型:第三节一次低位要球后,他试图背身单打韩德君,但在对方的强力顶防下,他的动作明显变形,最终以一个尴尬的后仰跳投结束进攻,皮球弹框而出。
这种“强强对话”中的挣扎,并非个例,此前对阵新疆队与防守悍将吴冠希的对位,以及对阵广东队与经验丰富的徐昕和周琦的较量中,杨瀚森都未能展现出足够的统治力,他的得分往往来自于二次进攻、吃饼和中远距离投篮,而依靠个人能力在内线硬解得分、制造犯规的回合却凤毛麟角。
问题的核心,恰恰在于他自己点出的那两个词:力量和强硬。
从技术层面分析,杨瀚森的低位单打技术实际上相当细腻,他继承了传统中国内线的优点,脚步移动流畅,左右手都能完成终结,甚至还有一手小天勾,但所有这些技术动作的前提,是能够在深位要球并站稳位置,目前的情况是,由于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尚有欠缺,他在卡位要球时往往无法占据最有利的位置,常常在离篮筐较远的地方接球,而在背身单打时,他很难靠力量顶开防守人,为自己创造出足够的进攻空间,那些漂亮的脚步和手上功夫便失去了用武之地,最终只能以高难度的后仰或被迫传球收场。
“造杀伤”能力的不足直接体现在他的罚球数据上,本赛季至今,杨瀚赛场均仅有4.5次罚球出手,对于一个球队内线核心来说,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合格的,作为对比,CBA顶级内线如王哲林、胡金秋等人,在其巅峰赛季的场均罚球数往往能达到7-8次甚至更多,罚球不仅是重要的得分手段,更是衡量一名内线球员侵略性和威慑力的关键指标,无法博得犯规,意味着无法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,无法让对方的主力球员陷入犯规麻烦,从而减轻防守压力。
杨瀚森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:“我知道对手在研究我,他们现在防我都是上身体对抗,不让我轻松进入篮下,我必须适应这种强度,并且变得比他们更强壮,只有这样才能在篮下站稳,才能更有信心地完成动作,才能迫使对手犯规。”
这道力量的关卡,是几乎所有伟大内线都曾面对的课题,远至“大梦”奥拉朱旺,他在初入联盟时也被批评过于瘦弱,后来通过疯狂的力量训练成为低位大杀器;近如姚明,当年从CBA初登NBA舞台,同样经历了增重增肌、适应对抗的艰难过程,最终才能在篮下与奥尼尔、霍华德等力量型中锋分庭抗礼。
杨瀚森无疑正走在相似的道路上,青岛男篮教练组早已为他制定了详细的长期力量训练计划,据球队体能教练透露,针对杨瀚森的训练重点将放在核心力量、下肢稳定性和上肢对抗能力上,同时会科学控制体重增长,避免影响他的移动速度和投篮手感。
“增肌增力不是一个赛季就能完成的任务,”主教练刘维伟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科学的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努力,瀚森还年轻,他的身体还在发育,我们不能拔苗助长,但我欣赏他的态度,他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愿意去改进,这是成为伟大球员的先决条件。”
除了身体层面的改造,心理层面的“强硬”同样至关重要,内线搏杀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意志力的对抗,需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,一种坚决攻击篮筐的决心,有时甚至需要一些“戾气”,敢于身体接触,敢于迎接碰撞,而不是下意识地回避对抗,这可能是杨瀚森需要修炼的另一门功课——从一个大男孩,成长为真正的内线霸主。
中国篮球对杨瀚森寄予厚望,并非没有原因,在后易建联时代,国家队内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周琦饱受伤病困扰,王哲林状态起伏,中国男篮急需一个新的内线支柱,杨瀚森的天赋和球商让他成为了最合适的接班人选,但他能否真正挑起大梁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成功提升自己的力量水平和内线杀伤力。
国际赛场的对抗强度远胜CBA,去年世界杯上,中国男篮内线在国际强队的肌肉丛林中所表现出的挣扎仍历历在目,若想未来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,杨瀚森必须提前做好准备。
好消息是,时间站在他这一边,19岁的他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,而他的谦逊和自省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,有多少天才球员沉醉于外界赞誉而停滞不前,但杨瀚森却能在掌声中保持清醒,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。
“这个夏天对我来说非常关键,”杨瀚森目光坚定地说道,“我会和教练组一起,把力量训练作为重中之重,我知道这条路不容易,需要流很多汗,甚至可能很枯燥,但我想变得更好,我想帮助球队赢更多比赛,我想未来能代表国家打出好成绩,无论多苦,我都会坚持下来。”
夜幕降临,青岛队的训练馆却依然亮着灯,场上的杨瀚森刚刚结束球队的合练,却又在体能教练的指导下,开始了额外加练——一组组的深蹲、卧推、核心训练,汗水浸透了他的运动衫,但他眼神中的火焰却越烧越旺。
这只是一个开始,一段漫长征程的起点,当杨瀚森坦言“我需要增强力量”时,他不仅承认了现在的不足,更许下了对未来的承诺,中国篮球的内线传承,或许就将在这日复一日的汗水与坚持中,悄然完成。
发表评论